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 ||||||||
|
||||||||
12月31日,院党委书记梁金光主持召开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委中心组成员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撰写心得体会,进行会议交流。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向东,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开昌作了重点发言。 大家一致表示,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对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认识,对结合本职工作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今后要坚定扛牢使命担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科研条件平台建设和盐碱地示范样板打造,高标准提升黄河三角洲科技自立自强水平,高质量培育盐碱地综合利用新质生产力,科技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梁金光指出,本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准备充分、主题鲜明、程序规范、内容充实,党委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管工作和农科院实际谈认识、说体会、提举措、话发展,真正达到了通过学理论推动工作研讨、提高顶层设计能力的学习效果。 梁金光强调,一要始终把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指示要求,是我们做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部署要求,重点围绕耐盐碱粮油作物、特色经济作物、饲草作物等方面开展种养循环、生态农业、水肥盐精准调控、绿色投入品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黄河三角洲盐碱耕地多元化作物高效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形成盐碱地分类治理和利用技术模式,为打造沿黄“齐鲁粮仓”提供科技支撑。二要始终把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立足向盐碱地“要粮、要油、要蛋白、要健康”,强化有组织的科研,聚焦良种良法良地良机良制五大领域,带动全院创新资源向黄三角区域集聚。要进一步挖掘耐盐碱基因,加大耐盐碱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力度。要利用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现代生物技术,创制一批优质、多抗、综合性状优良的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花生、棉花等新品种,建立我院“鲁盐”系列品种体系,保持耐盐碱作物品种选育的绝对优势。要切实发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创新中心牵头单位作用,依托东营基地这一平台基础,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创新中心筹备建设工作,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三要始终把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要加强对现有品种、技术、农机等技术成果的组装集成和推广示范,将更多好品种好技术推向田间地头,打造“良种良法配套+生产生态协调+高产高效并重”盐碱地农业产业样板,推动科研成果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辐射带动盐碱地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要更加聚焦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绿色生态要求,强化全链条科技供给,形成集成优势,助力推进绿色转型。要强化公益性服务,利用好“舜耕科技一键帮”等多种载体,持续开展现场观摩、成果推介、技术培训等活动,培训农技人员和种养大户,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院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院机关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组长参加学习。 (撰稿:赵晨晨 核稿:陈雪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