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党委书记梁金光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 | ||||||||
|
||||||||
2013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院视察,召开农业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作出“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成为我院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和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今天,我们召开交流座谈会,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行再学习、再认识、再落实、再提升。站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方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做到“五个必须”。 第一,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农业是强国之基,创新是强国之路。“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一端连着农业,一端连着科技,将农业与科技两大关键问题有机融合,鲜明生动、定位科学、指向明确,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依靠农业科技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大命题,是指引我们做好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自立自强的核心要求就是立足国内,坚持以我为主、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对农业科技创新来说,就是要把农业科技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上,不受制于人、不受制于技、不受制于灾。在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发展环境下,习近平总书记又创造性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战略判断。习近平总书记系列指示精神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一以贯之,是处理好农业和科技之间关系的、一脉相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院干部职工要进一步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攻坚克难、勇立潮头,奋力开创农业科技工作新局面,决不辜负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任和重托。 第二,必须加强有组织的科研。这是我院做大做强科技翅膀的“关键一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进行了重点部署。对于农业科研单位来说,如何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关键就是要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就目前的情况看,我院科研团队在科研方向、团队设置、要素配置、协作机制、管理水平等方面,普遍存在低、平、散、乱的问题。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关键还是要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如何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我强调三点。加强有组织的科研,首先要做到组织管科研。全院各级领导机构,要名正言顺、底气十足管科研,不能放任自流。规划要先行,谋定而后动。要坚持“四个面向”,制定我院科研发展规划,有了规划才能“有的放矢”,院所层面都要有,要协同配套,把科研主流活动紧紧抓在组织手里。要选准科研方向,树牢产业导向,找准切入点、着力点、突破点,把产业问题转化为科研问题、科研课题,用我们的创新之“矢”射产业振兴之“的”。要特别注重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前沿交叉技术的应用,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浪潮对农业科研带来的历史挑战,克服惯性思维、路径依赖。比如,我们的小麦育种水平全国领先,但传统育种思维仍然制约着品种的快速选育,而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提高育种效率,例如一台高通量基因分型设备1小时筛选的小麦品种数量就能达到10个人一天的工作量。如果我们忽视这些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就会被科技的浪潮所淘汰。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关键要培育重点学科团队。重点科研团队是科研工作的核心载体平台,既是发射架,又是战斗部。要树立大学科观,持续优化学科建设布局,着力加强重点团队建设,选好带头人,配好团队成员,明确学科方向,完善协同机制和考核评定机制。要打造一批标杆团队、“百年老店”,将优势学科长板拉长,解决团队有高原没高峰的问题,带动所有团队共同进步。要整合一批弱小团队,防止个体化、夫妻店,不能凭个人爱好擅长各自为战。要构建一批垂直融合、横向协作的“大团队”,解决跨学科交叉融合问题。院级层面要做好制度供给,重点解决运行机制问题。所级层面要抓好政策落实,明确重点学科团队、重点培养对象、重点发力方向,形成团队建设“一所一方案”。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必须着力完善科研要素供给。要统筹化解科技资源分散、整合不够的问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撒芝麻盐,按照“好马吃好料、良将骑良马”的原则,将优质科研资源优先分配到创新实力强、产业贡献度高的人才团队中,让能者多上、快上、大上,快出成果、出大成果、出好成果,抓紧培育出一系列拿得出手、叫得响、具有市场统治力的好品种、好技术。同时要强化任务考核,对投入结果进行量化评估,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各单位要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紧迫意识,一个团队、一个科研院所如果几年内不出成果,不出决定性、颠覆性、影响力大的成果,就是失职。 第三,必须提高成果转化效能。总书记多次强调,科研和经济不能搞成“两张皮”。今年,我们出台了科技成果赋权、科技成果参股入股等管理办法,建立了成果转化推进机制,成果转化作为单独序列进行竞聘,成果转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下一步,要持续加强与地方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兄弟院校等各个层面的合作,做大做活成果转化这篇“大文章”,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注重做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就是要用好政府资金,合力办好农业的大事。我们和济南市钢城区合作,投资22亿元,共同建设了山东未来畜禽种业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打造出“产学研政招”新型合作模式,包括建设了P3实验室,办成了多年来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今年还成功招引白羽肉鸡头部企业新广农牧落户济南。还有蔬菜所与日喀则市政府、山东援藏干部中心共建鲁藏高原种子研究院,等等,都是成功案例。要主动对接、开拓思路、提升层次,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二是要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农业龙头企业基础雄厚,资金充足,市场敏感度高,对实用性高、成熟度好的品种技术需求强烈,愿意成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的“领头羊”“试验田”。在强调企业是创新主体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从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看,还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上看,加大与龙头企业的合作都是我们服务产业发展的必然路径。大家要不断增强市场意识,主动走出去寻求合作,从重大项目争取、科研平台建设、成果转化推广等各方面深化合作,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共生共赢的“生命共同体”。三是要加强模式打造与复制推广。要强化品种技术的系统集成,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农科院的“全链条、一揽子”解决方案。要进一步总结成功经验做法,不断拓展丰富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农科模式。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推广复制以“科技帮、合伙干、产业兴、农民赚”为内涵的乡村振兴科技合伙人模式,突出做好科技支撑枣庄石榴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扎实做好公益性科技服务,高质量开展“科技兴农”服务月系列活动,为生产一线提供精准高效的科技服务。 第四,必须打造高水平人才团队。没有人才就没有未来,没有好人才就没有大发展。人才工作是生命线,在任何时期,人才队伍建设都要摆在突出位置,不抓人才的党委是不称职的,不抓人才的所长也是不称职的。今年人才工作也是各个所向党委述职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引培并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是强化人才的招引。就是要用人才的引,解发展之困,进而增强我们人才的积淀。要把人才招引工作作为项目来抓,要按照“精准、管用、务实”原则,真金白银引人才、不拘一格引人才,加快引进学科团队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比如,我们通过引进青年专家岳润清博士,自主原创设计出玉米多价抗虫融合基因,填补了国内空白;用其创制的多价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LD05今年完成了全国生产性试验,效果突出,是全国省级科研单位中唯一的转基因玉米转化体,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已联合登海种业申报了全国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要持续优化博士后“引进、培养、留用、成长、见效”全链条,进一步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做大人才“蓄水池”。二是强化人才的培养。人才的成长,既靠自身努力,更靠单位培养。要把人才培养抓实抓细抓到位。要加大省部级以上重点人才培养力度,对院士顶尖人才培育人选制定实施“一人一策”培育方案,争取在院士培养方面取得突破。要突出青年人才培养,完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持续实施“青年发展基金”“团队副首席”“成长导师”“青年绿色通道”等培养措施,推动更多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三是强化人才的引导。要多措并举对现有人才进行教育引导,既要用老一辈农业科学家精神涵养人,也要用身边的榜样力量鼓舞人,还要用岗位竞聘、考核奖励等制度激励人,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要大力营造爱院爱所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各类人才的归属感荣誉感,提高各类人才投身强院建设的内生动力。要加大科研人员的“两度、两力”建设,不断提高现有人才的能见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影响力、统治力,形成更多大成果、大人才,在农业科研战线的各个领域都要有我们的一席之地。 第五,必须久久为功实行“精致化”管理。良好的创新生态是滋养创新创业的丰厚沃土。为了给科研人员打造最优创新生态、最佳创新环境,去年以来,我们实施了精致化管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无论是院区环境、实验室环境,还是党建品牌创建、人事人才管理、科研档案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都取得明显成效,党员干部的思想状态、工作状态、作风状态大有起色,工作执行力、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下一步要一抓到底、久久为功。一是要准确把握精致化管理的实质内涵。“精致化”,是一种区别于“粗放式”管理的工作理念,既符合科研创新工作开展规律,又顺应了新时代科技体制的改革趋势,对于提高创新效能具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总的要求就是要把“精致化”理念贯穿于农业科技管理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做到精当谋划、精准执行、精细管理、精确督导、精心落实,让科研人员各安其心、各就其位、各尽其才、各结其果、各得其所。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健全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执行力等举措,全面提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营造出团结奋进、和谐向上的科研生态。 二是要准确把握推进精致化管理的方法路径。精致化管理是对工作开展的过程、途径、方法、手段以及效果等微观和执行层面进行深入着力,核心目的就是加强过程管理、强调成功性。具体到操作层面,就是要做到工作任务化、任务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程式化,按图索骥、挂图作战,明确时限,明确人员,高标准谋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完成。三是要准确把握实现精致化管理对党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精致化”不仅是一种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更是一种思想境界、价值追求,引导着管理者对工作流程、组织系统和方法途径进行持续改进,在工作层次、工作方法和能力素质上不断提高。今年,在半年工作会上,我提出了“八的”要求。这里,再强调一下:大的格局,宽的视野,高的标准,严的要求,实的作风,快的节奏,铁的纪律,好的效果。这是实行政治家治院治所的核心要求。在座的都是处所的一把手,是推动农科院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切实做到这“八的”要求。 特别强调三个方面:第一,要树立大我,放下小我。要放大格局,敞开胸怀,主动谋划,把党的事业、把单位的永续发展、把同志们的集体成长放在首位,做人公平公正、公道正派,不斤斤计较,不争荣誉抢利益。多些正气、大气、朝气,少些怨气、泄气、暮气,始终与全所同志同心同德、同向奔赴,最终实现同创辉煌。第二,要有战略思维。作为一把手,就是一个单位、一个处室的当家人。要当好家长,不能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不能自我封闭、固步自封,不能画地为牢、小富即安,要有务虚思维、统筹能力和主动开拓的精气神,把单位发展融入全省、全国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谋划、去推进。要敢于、善于拥抱新思维新方法,不断增强对科技的敏感性、预见性,持续更新科研理念、科研设备、科研手段,推动科研工作创新性重塑、跨越式发展。第三,要强化执行落实。就是要提高工作执行力、工作落实力。对个人来说,执行力就是行动力;对团队来说,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单位来说,执行力就是竞争力。要“想干”,增强工作主动性,带着使命干、带着责任干、带着激情干;要“敢干”,提倡战狼精神,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敢于碰硬;要“快干”,提高工作效率,全力全速干、争分夺秒干、加班加点干;要“会干”,增强工作能力,上下协同干、左右联合干、内外统筹干。总的来说,就是要实干、苦干、巧干,真正把各项工作执行到位、落到实处。 同志们,奋楫者先,勇为者成。现在距离2025年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每个所、每个处要对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思想上再统一,行动上再加力,作风上再务实,确保全年任务目标圆满完成,推动各项工作勇夺锦标、走在前列,以“百年强院、一流农科院”建设成效向习近平总书记、向省委省政府、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
||||||||